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97.12.6 桐林生態調查-冬季枯水期裡的一些現象

97.12.6 桐林生態調查

這次調查是今年度最後一次的正式調查,調查期間在樣線附近正好有-桐林步道工程正在進行中. 雖說工程名稱是桐林步道工程, 不過在桐林森林資源規劃中是比較靠近北坑溪步道.

_MG_2440_MG_2441

由於屬於冬季枯水期, 有部份流水形成伏流, 往上游水愈來愈少, 蝌蚪的數量也不是那麼多. 因為水源的乏匱, 有些蝌蚪(大部份是梭德氏赤蛙)已經陣亡(因溪水乾枯而死亡).

_MG_2448

令人比較感慨的還是垃圾隨意亂丟的問題, 都已經是什麼年代了, 垃圾還會直接丟在河床上.  不過身為桐林村民或是本地的遊客也好, 為了維護環境, 請大家隨手撿垃圾下山,這不但是一種美德, 也是表現對大自然的尊重.

_MG_2442

IMG_4146

小花蔓澤蘭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好像永遠都拔不完. 但我們還是儘可能在可以人力清除的部份將其拔除.

IMG_4166

天氣雖然有點寒冷, 物種出沒狀況不是很好. 但還是拍到了一些願意在天冷氣候下出門的小生物.

_MG_2501

(上圖為 雌紅紫蛺蝶)

IMG_4088

(上圖為 盤古蟾蜍蝌蚪)

IMG_4115

(上圖為 日本樹蛙)

IMG_4094 

(上圖為 梭德氏赤蛙)

IMG_4222

(上圖為 拉都希氏赤蛙)

IMG_4126

(上圖為 拉氏清溪蟹)

IMG_4193

(上圖為 連斑水螟)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97.11.30 桐林社區2008年成果展圓滿成功

IMG_4039

97.11.30 桐林社區2008年成果展圓滿成功

黎家興/桐林報導

2008年度社區成果展(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於2008年11月30日圓滿完成,感謝與展人士共襄勝舉,期待明年再相見。相關活動照片請點選下方連結。

活動照片(點此連結)

photo

(進入相簿網頁後,可點選左上角進行「投影播放」)





<<小朋友舞獅>>
點此看更高畫質 => http://tw.youtube.com/watch?v=5Tvuqke1HJE&fmt=18


<<青春舞蹈>>
點此看更高畫質 => http://tw.youtube.com/watch?v=tRGjXeK0nP0&fmt=18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97.11.16 特有生物中心-桐林社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及解說課程-社區生態調查及解說學習經驗分享

黎家興 報導

桐林社區本日(11/6)再繼續因先前農忙而暫時中斷的社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及解說課程,今天的內容是「社區生態調查及解說經驗分享」,邀請到桃米社區王惠美及李淑惠老師為社區居民分享寶貴的個人社區生態經驗。

王惠美老師年紀約50多歲,是個外表樸實而親切熱心的講師,原來居住在台中潭子,職業是花藝老師具有營造商董娘的身份。後來退休搬到桃米社區,在友人鼓吹下開始經營「青蛙ㄚ婆ㄟ家」民宿。王惠美老師與大傳系畢業的女兒林儷純都取得青蛙解說員的證書,除了擔任遊客解說導覽工作外,更是一頭栽入蛙類及生態攝影及記錄的工作,由完全不懂蛙類,到能在社區課堂上展現精湛的攝影記錄及慨慨而談,讓社區學員為惠美老師的執著與行動力均感到十分佩服。

IMG_3389

(桃米社區-王惠美老師)

李淑惠老師是桃米生態村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總幹事,課堂上展現年輕有活力的個性。她們家裡經營雜貨店,在偶然的機會下,她接觸到特有生物中心所舉辦的研習課程,而開始經營及學習生態旅遊及導覽解說這個領域。在她分享個人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她也是一步一腳印的累積她的知識與能力,展現充分的學習熱誠及不怕難的精神,除了生態物種的瞭解與認識外,她也將生物調查成果製作成統計圖,分析各物種族群優勢概況及季節性分布,此外諸如攝影、電腦打字、出版物編輯、導覽解說能力也都因為投入生態這個興趣而獲得明顯的提昇,日前更考上導遊人員證照,在生態導覽這個工作上,一步步走往更專業的道路。

IMG_3394

(桃米社區-李淑惠老師)

課程的末端,淑惠老師教導大家製作青蜓別針,社區婆婆媽媽叔叔伯伯大哥大姐,展現學習精神,終於在下課前完成精巧別緻、金光閃閃的蜻蜓別針。

IMG_3402 IMG_3397

IMG_3392

(特有生物中心-邱美蘭老師)

最後由特有生物中心的美蘭姐為今天的課程作了一個簡短的總結,感謝今日上課的老師,也勉勵社區學員能繼續學習,也期待下週(11/22)的「惠蓀低海拔生態系戶外教學」。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97.11.9 桐林生態調查-就算節氣已經到冬至還是會有蛇出沒(桐林生態社區報)

97.11.9-桐林生態調查-就算節氣已經到冬至還是會有蛇出沒(桐林生態社區報)

撰文 / 攝影:黎家興、林美芳

IMG_3326

日期:97.11.9
天氣:上午陰天偶爾飄細雨, 夜間間歇性毛毛雨
日調點: 24° 2'52.77"N / 120°47'3.93"E
夜調點: 24° 3'47.40"N / 120°45'46.60"E (海拔約200m)

這個月的村調本來是抱著開心的心情,在細雨中攸閒的前往調查目的地。就在到達目的打開車門的那一剎那,突然覺得好臭,結果就在產業二橋(當地人俗稱八號橋)前的馬路邊邊發現了人類的排泄物,這路段在假日裡人來人往,怎麼會有人在這裡作這種事,我們評估是昨晚在這邊露營的人所遺留,十分沒有公德心,除了影響當地訪客的心情,更有可能污染下游村民的生活用水。希望大家給予這干人嚴重的讉責,也希望以後不要再發生這種事情。

受到近期峰面南下的影響,中部地區的氣溫已開始下降,白天調查時段約於8:00多到達調查樣線,發現鳥況、蝶況、蜓況都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而使出現的種類及數量明顯變少。物理性環境變化已沒有夏秋際之暴雨、洪水時期那般明顯。

進入調查的溪谷樣線,在溪水中仍可發現許多的蛙卵與蝌蚪,大部份都是梭德氏赤蛙蝌蚪。美芳在林緣想要走近看一棵植物的果實時,我發現就在她要看的果實不到1公尺的枝葉上蜷伏著一隻赤尾青竹絲,趕緊叫她快退後,好險避開了可能的蛇吻。這個經驗告訴我們,調查時須以安全第一為考量,除了穿著雨鞋是野地調查必備外,切忌「見獵心喜」,就算遇到了很吸引人的生物或行為,還是要先注意一下周遭的環境。

_MG_1618

這個月除了山芙蓉開花外,也是俗稱森林綠癌-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其實每次調查如果在路邊有發現小花蔓澤蘭就當場予以拔除,部分路段已顯現效果,然而小花蔓澤蘭繁殖力及擴散能力驚人,還希望更多遊客也能投入隨手移除外來入侵種的行列。除了小花蔓澤蘭,在北坑溪產業二橋這個區域附近也開始出現美洲含羞草這種令人討厭的棘手植物。美洲含羞草比起一般碰到葉子就會合起來的含羞草植株更為高大,最大的特色則是「棘手」,如果不小心碰到美洲含羞草的枝條,上面的棘刺會毫不猶豫的刺進您的皮膚,並引起疼痛感,因此也將其列為本區外來入侵種掃盪治安對象。

_MG_1645 _MG_0577

今天的蝶況並不是很好,跟氣溫應該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我們還是很幸運的發現了青斑鳳蝶的黃斑型老熟雌蝶,幼蟲主要取食木蘭科之白玉蘭、含笑花及烏心石等植物。

_MG_1657IMG_3363

夜調期間,因為下著小雨,蛙類出沒的狀況良好,大體上仍以梭德式赤蛙的數量最多,盤古蟾蜍則聚集數量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不過也因為下兩的緣故,許多蛙類可能把視野平坦、地面略溼及積水的柏油路面當作溪岸,有為數不少的數量被行經的車輛壓斃,依個人經驗,要避免壓死夜間棲息在柏油路面的蛙類,建議放慢行車速度,最好是20公里/1小時左右,降低車速有助於發現路面蛙類,並進行蛙類險避,也增加蛙類自身逃離路面的機會(但也要注意其他行車安全及交通法規)。

水域生物除了有許多台灣馬口魚、石賓、蝦虎等魚苗外,尚可發現許多水蠆,因此向同行的小朋友解說了水蠆mask的構造與功能。

IMG_3378 IMG_3377

夜裡路面的蛙類不少被車輛輾斃,較特別的是晚上回程在路上還發現了雨傘節,該兩傘節體長超過2尺,被政良發現後,可能是感受到威脅,便快速逃往後草叢,沒想到就在這隻雨傘節逃跑的過程中,竟然還順便捕食了稍早被壓死在馬路上的梭德氏赤蛙的屍體。

IMG_3367 IMG_3383

97.11.08 到桐林培力中心釘我的第一個巢箱

IMG_3355

黎家興 / 桐林報導

日前受到台中縣野鳥救傷保育學會林文隆傳來的領角鴞繁殖網路視訊所感動,基於為善不落人後的立場,在桐林培力中心負責人林震科的協助下,我開始規劃設計及釘製我的第一個鳥類巢箱。

桐林培力中心的巢箱最特別的地方是取材自貨運木箱所拆下的棧木板,厚度約1.5分分,相當的厚實及穩重,隔音效果也比簿板巢箱來的更好,此外,最重要的自然是發揮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社區精神。

事實上巢箱的設計及吊掛是十分須要經驗的工作,依不同生物成體、幼體之大小、習性、當地環境、日照、誘引輔助設計、攝影擴充、防水防蟲防蛇、防墜及箱體重量等須求均有差異,如何完成最佳化的設定須要長期累積的經驗作為後盾。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97.10.06 生態調查-夏秋季裡大地的變動















黎家興 / 桐林報導


日期:97.10.06
天氣:上午陰天, 夜間間歇性毛毛雨
日調點: 24° 2'52.77"N / 120°47'3.93"E
夜調點: 24° 3'47.40"N / 120°45'46.60"E (海拔約200m)
調查人員:上午:家興, 美芳, 政良, 淑玲,月雙 / 夜間:政良, 淑玲, 政良, 美芳
備註:薔密颱風(警報期間 9/26~29)之後。


雖然天氣不錯,但是調查期間鳥況不好,僅記錄小白鷺、白頭翁、山紅頭、小彎嘴及白鶺鴒等5種鳥類。蝴蝶的部份記錄青帶鳳蝶、圓翅紫斑蝶、星三線蝶、琉球三線蝶、雌白黃蝶、烏鴉鳳蝶、台灣黑星小灰蝶、台灣黃蝶、荷氏黃蝶、大鳳蝶、小紫斑蝶、端紫斑蝶、姬小紋青斑蝶、淡色小紋青斑蝶、竹紅弄蝶、姬單帶弄蝶等16種蝶類。爬蟲類記錄有印度蜓蜥1種。蜻蜓類記錄有金黃蜻蜓、中華珈蟌、短腹幽蟌、薄翅蜻蜓、杜松蜻蜓、霜白蜻蜓及善變蜻蜓等,以薄翅蜻蜓的數量最多。


夜間的調查點與白天不同,主要是基於安全與蛙類多樣性的考量,夜間調查點的微棲地類型較多,蛙類比產業二橋的蛙類種類更多樣。本次調查記錄的蛙類包括莫氏樹蛙(鳴聲記錄)、梭德氏赤蛙(近百隻成蛙)、日本樹蛙、褐樹蛙、拉都希氏赤蛙、澤蛙等。

九九峰本身屬頭嵙山層,地質較不穩定,每逢豪雨區內容易崩塌及形成土石流,日前有多個颱風造訪,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生態調查,除了針對物種的辨識、生物族群季節性波動,對環境變化更有深刻的感受。每一次幾乎都會覺得「哇,這裡怎麼變成這樣」、「哇,那裡怎麼變成這樣」。
在我們調查的路線,過去主要有7個定點地標拍照的地方,其中一個地標「麻六甲倒木」早已被更早的某次洪水沖到更下游,因此剩下6個定點地標。

過去我們戲稱「牛背石」的地標,該石在溪床上顯得頗為巨大,遠遠看就像是一頭牛趴伏在地上休憩,估記該石露出地面的部份1.5~2公尺,上面長滿多種蕨類及苔蘚植物,也曾發現過蘭科的穗花斑葉蘭及赤尾青竹絲,生態豐富。一般都認為洪水致使山壁崩塌所挾帶的土石會使溪床抬高,在卡玫基及辛樂克颱風時確實有這種感覺,但是這次薔密颱風之後,卻使「牛背石」下方產生淘刷而裸露。由我們的政良兄站在石頭旁,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差異。

而6個定點地標的最後一個地標為「麻六甲合歡大樹」,這棵樹估計高於15公尺,甚至超過20公尺,人站在樹小算是渺小的了,經過幾次颱風洗禮後,我們的第6個地標要改名為「麻六甲合歡倒樹」。其實只要有心,光是這條九九峰的溪谷路線就令人感覺十分奇妙,值得本地及外地訪客造訪。(但還是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大雨過後冒然前往)

97.9.27 生態調查
















日期: 97.9.27
天氣:
日調點:24° 2'52.77"N / 120°47'3.93"E
夜調點:24° 3'47.40"N / 120°45'46.60"E (海拔約200m)
調查人員:上午:家興, 美芳, 政良, 淑玲、月雙 / 夜間:政良, 淑玲
調查備註:
在辛樂克(警報期間:9/11~9/16)之後,薔密颱風(警報期間 9/26~29)之前,薔密對台中影響較大的雨勢在9/27以後。

本次調查時間及範圍內記錄物種包括:

鳥類:白鶺鴒、樹鵲、灰鶺鴒、小彎嘴、大冠鷲、巨嘴鴉、綠繡眼、繡眼畫眉、紅嘴黑鵯、黑枕藍鶲、白頭翁、洋燕等12種。

蝶類:眼紋擬蛺蝶、斯氏紫斑蝶、姬蛇目蝶、雌白黃蝶、端紅蝶、黑鳳蝶、青帶鳳蝶、單帶蛺蝶、鐵色絨毛弄蝶、台灣黃蝶、石牆蝶、端紫斑蝶、淡小紋青斑蝶、大鳳蝶、琉球三線蝶、姬小紋青斑蝶、枯葉蝶、青斑蝶等18種。

蜻蜓類:善變蜻蜓、薄翅蜻蜓、金黃蜻蜓、侏儒蜻蜓、霜白蜻蜓、短腹幽蟌、杜松蜻蜓等7種。

爬蟲類:麗紋石龍子1種。

蝦蟹類:拉氏清溪蟹1種、澤蟹1種、粗糙沼蝦1種。

魚類:短吻紅斑吻蝦虎1種。

日間調查點蛙類:日本樹蛙、日本樹蛙。

夜間調查點蛙類:黑眶蟾蜍、日本樹蛙、褐樹蛙、澤蛙、梭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


短評:

(1) 受辛樂克颱風影響,造成區內多處坍方,溪流卵石重新堆積,河床有抬高的情形,然而各式生物在天氣晴朗的今天仍然踴躍活動。
(2) 本季褐樹蛙數量相對夏季已明顯減少。而梭德氏赤蛙正處於繁殖季,在溪流中可觀察到成千上萬的卵團與蝌蚪。夜間成蛙廣布於溪濱卵石,可觀察到交配個體,也有機會聽到梭德氏赤蛙雄蛙的求偶及雄蛙誤抱雄蛙的釋放聲(release call)。
(3) 短腹幽蟌的數量明顯減少,可能與颱風有關。
(4) 本路段夜間蛙類、澤蟹、拉氏清溪蟹橫行於馬路,敬請減速慢行加以閃避,並生物有時間逃脫,減少壓死路面遷徙生物之機率。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97.08.17 生態調查

桐林社區-黎家興推廣站 97.8.17
本組調查範圍主要位於產業二橋,主要調查項目包括鳥類、蝶類、蜻蜓及蛙類,如有遭遇哺乳類(如台灣獼猴)、爬蟲類或其他大型昆蟲則依人力資源亦一併補充記錄,植物物候採用隨意觀察記錄之方式進行。本組調查人員包括家興、美芳、月雙、政良、淑玲、淑敏等,調查路線主要是產業二橋下的溪谷環境,為求得環境微棲地的多樣化,北坑產業道路及北坑溪步道入口前的陽性林緣環境亦納入調查範圍。

受7月卡玫基颱風影響,溪床明顯墊高,並且散佈許多的漂流木,溪床草本植物亦受到衝擊重新演替。97年8月17日調查期間,日間天氣晴朗,夜間調查前則下過小雨。整體調查期間,天氣均屬良好。調查行進間,如遇到小花蔓澤蘭則儘量予以拔除。開始調查時,即在北坑溪步道發現台灣獼猴的蹤跡。由於之前發生過獼猴攻擊遊客的情形,因此對台灣獼猴的行為仍須加以留意。溪谷調查的入口右側新增了一棵麻六甲合歡倒木,沿途各式種類倒木也不少,整體環境屬於不穩定的狀態。在溪谷路線的最末端則有明顯的土石塌崩。

8月份初步調查結果如下:整體而言,本次調查期間的鳥況並不是很好,鳥類調查僅記錄5目7科12種56隻次,包括鷲鷹科的大冠鷲、台灣松雀鷹;五色鳥科的五色鳥;燕科的赤腰燕、洋燕;鴉科的台灣藍鵲、巨嘴鴉;畫眉科的小彎嘴、繡眼畫眉;雨燕科的小雨燕;鴟鴞科的黃嘴角鴞、領角鴞等。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台灣藍鵲及特有亞種之大冠鷲、台灣松雀鷹、五色鳥、小彎嘴、繡眼畫眉、黃嘴角鴞、領角鴞等共8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66.7%。調查期間,保育類物種有珍貴稀有 (二級保育類)之大冠鷲、台灣松雀鷹、黃嘴角鴞、領角鴞;其他應予保育(三級保育類)之台灣藍鵲等共5種,保育類之物種數佔本季調查出現物種的 41.7%,數量方面則佔調查記錄總數量之14.3%。數量較多的物種為小雨燕,佔出現數量的50.0%。

相較於鳥類,蝶類的物種豐富度較有可看性,調查共記錄蝶類7科26種79隻次,包括鳳蝶科的台灣麝香鳳蝶、綠斑鳳蝶、寬青帶鳳蝶、青帶鳳蝶、無尾白紋鳳蝶、琉璃紋鳳蝶、大鳳蝶、黑鳳蝶;蛺蝶科的石牆蝶、眼紋擬蛺蝶、琉球三線蝶;斑蝶科的端紫斑蝶、小紋青斑蝶;蛇目蝶科的黑樹蔭蝶;粉蝶科的台灣粉蝶、淡紫粉蝶、台灣黃蝶、荷氏黃蝶、端紅蝶、雌白黃蝶;弄蝶科的狹翅黃星弄蝶、埔里紅弄蝶;小灰蝶科的白波紋小灰蝶、波紋小灰蝶、墾丁小灰蝶、微小灰蝶等。未發現任何具特化屬性或保育類物種。數量較多的物種為荷氏黃蝶、台灣黃蝶,分佔出現數量的27.8%、19.0%。

蜻蜓部份因為本區棲地缺少埤塘、湖泊及草澤等環境,蜻蜓的數量一向不多,總共記錄3科4種77隻次,包括蜻蜓科的金黃蜻蜓、薄翅蜻蜓;珈蟌科的中華珈蟌;幽蟌科的短腹幽蟌等。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短腹幽蟌及特有亞種之中華珈蟌等共2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50.0%。未發現保育類物種。數量較多的物種為薄翅蜻蜓與短腹幽蟌,分佔出現數量的 59.7%、35.1%。秋季薄翅蜻蜓從河口到山區經常有機會成為族群數量最龐大的優勢物種,但是在調查範圍,除了薄翅蜻蜓外,溪谷環境中,短腹幽蟌的族群仍是第一名。

蛙類共記錄3科7種85隻次,包括蟾蜍科的黑眶蟾蜍;樹蛙科的日本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赤蛙科的拉都希氏赤蛙、澤蛙等。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褐樹蛙、面天樹蛙等共2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28.6%。未發現保育類物種。數量較多的物種為褐樹蛙、日本樹蛙與澤蛙,分佔出現數量的63.5%、10.6%、9.4%。日間調查期間日本樹蛙也常可發現,溪流中仍有些鰕虎、蝌蚪活動,受颱風豪雨傾襲的溪流生態正逐步的回復中。夜間調查期間,褐樹蛙的數量仍是本月最多,是溪流環境中最具優勢的蛙類,其次則為日本樹蛙,在林緣山溝及溪岸小路積水處則可發現澤蛙、黑眶蟾蜍、拉都希氏赤蛙等物種,面天樹蛙、白頷樹蛙、黑眶蟾蜍的叫聲經常可以聽見,蛙類出沒狀況屬於良好豐富之情形。

爬蟲類記錄有印度蜓蜥、麗紋石龍子、赤尾青竹絲等本區十分常見物種,其他大型昆蟲記錄有八星虎甲蟲及高砂熊蟬(屍體)。

植物隨記部份,開花植物記錄倒地蜈蚣、龍盤花、溪頭秋海棠、圓果冷水麻、小杜若、紫花藿香薊、冇骨消、山苦瓜、含羞草、大花咸豐草、克菲亞草、翼莖闊苞菊、南台灣鐵莧等;結果植物記錄有冇骨消、山苦瓜、三葉崖爬藤、糙莖菝葜、山香圓、月桃、菲律賓榕、野牡丹、牛奶榕、山黃麻、毛瓣蝴蝶木、稜果榕等。本區生態十分豐富,礙於時間關係,固定調查行程及記錄則簡誌如上述。有空可多來桐桐九九峰步道爬爬山。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調查作業流程及調查用品檢核項目

本組調查作業流程概況
1. 原則上每月第1周之周末為調查時間.
2. 如果每月第1周的時間有衝突, 則往後移.
3. 行前通知組員,並確定正確時間及集合地點.
4. 現場工作分配. 簽名及拍攝工作照.
5. 調查期間記錄目標物種並拍攝環境照.
6. 記錄特殊物種、物種行為、環境異變等現象.
7. 調查結束收集各類調查記錄表.
8. 調查資料keyin至word及Excel. 並進行初步分析.
9. 整理圖片資料.
10. 資料上傳至blog.
11. 每月第1個星期五為社區月會, 分享及檢討社區發展及相關調查工作事項.

調查期間用品備忘檢核:
1. 原則:出外調查安全第一.
2. 飲用水
3. 帽子、雨具、雨鞋
4. 相機、望遠鏡
5. 夾鏈袋、捕捉網、觀察箱
6. 筆、記錄表
7. 相關參考圖鑑

97.07.26 生態調查

本月(97年夏季-7月)調查資源成果摘要:

本月調查,共計發現鳥類13科18種、蝶類7科29種、蜻蜓類4科8種、蛙類4科10種。

鳥類
(1)種屬組成 本月調查共記錄7目13科18種51隻次,包括鷲鷹科的大冠鷲;雉科的竹雞;五色鳥科的五色鳥;鳩鴿科的紅鳩;鶯科的褐頭鷦鶯;鵯科的紅嘴黑鵯、白頭翁、白環鸚嘴鵯;繡眼科的綠繡眼;燕科的赤腰燕、洋燕;鴉科的台灣藍鵲;畫眉科的頭烏線、小彎嘴、山紅頭;王鶲科的黑枕藍鶲;雨燕科的小雨燕;翡翠科的翠鳥等。
(2)特化性物種 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台灣藍鵲及特有亞種之大冠鷲、竹雞、五色鳥、褐頭鷦鶯、紅嘴黑鵯、白頭翁、白環鸚嘴鵯、頭烏線、小彎嘴、山紅頭、黑枕藍鶲等共12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66.7%。
(3)保育等級 本月調查期間,保育類物種有珍貴稀有(二級保育類)之大冠鷲;其他應予保育(三級保育類)之台灣藍鵲等共2種,保育類之物種數佔本月調查出現物種的11.1%,數量方面則佔調查記錄總數量之7.8%。
(4)優勢種群 數量較多的物種為白頭翁、五色鳥與紅鳩,分佔出現數量的9.8%、7.8%、5.9%,屬於一般常見之物種。

蝶類
(1)種屬組成 本月調查共記錄1目7科29種110隻次,包括鳳蝶科的青斑鳳蝶、青帶鳳蝶、紅紋鳳蝶、白紋鳳蝶、琉璃紋鳳蝶、大鳳蝶、黑鳳蝶;蛺蝶科的雌紅紫蛺蝶、眼紋擬蛺蝶、琉璃蛺蝶、琉球三線蝶;斑蝶科的端紫斑蝶、琉球青斑蝶、小青斑蝶;蛇目蝶科的紫蛇目蝶、黑樹蔭蝶、小蛇目蝶、永澤黃斑蔭蝶、白條斑蔭蝶、小波紋蛇目蝶;粉蝶科的台灣黃蝶、荷氏黃蝶、端紅蝶、雌白黃蝶;弄蝶科的黑星弄蝶;小灰蝶科的台灣琉璃小灰蝶、紅邊黃小灰蝶、白波紋小灰蝶、琉璃波紋小灰蝶等。
(2)特化性物種 本月調查期間,未發現任何具有特化屬性之物種。
(3)保育等級 本月調查期間,未發現任何保育類物種。
(4)優勢種群 數量較多的物種為眼紋擬蛺蝶、台灣黃蝶與青帶鳳蝶,分佔出現數量的9.1%、7.3%、6.4%,屬於一般常見之物種。

蜻蜓類
(1)種屬組成 本月調查共記錄1目4科8種41隻次,包括蜻蜓科的金黃蜻蜓、善變蜻蜓、鼎脈蜻蜓、樂仙蜻蜓、霜白蜻蜓;琵蟌科的脛蹼琵蟌;珈蟌科的中華珈蟌;幽蟌科的短腹幽蟌等。
(2)特化性物種 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短腹幽蟌及特有亞種之中華珈蟌等共2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25.0%。未發現保育類物種。
(3)優勢種群 數量較多的物種為短腹幽蟌、樂仙蜻蜓與金黃蜻蜓,分佔出現數量的58.5%、12.2%、9.8%,屬於一般常見之物種。

蛙類
(1)種屬組成 本月調查共記錄1目4科10種45隻次,包括蟾蜍科的黑眶蟾蜍;樹蛙科的日本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狹口蛙科的小雨蛙;赤蛙科的腹斑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澤蛙等。
(2)特化性物種 在特化性物種組成分析方面,記錄有特有種之褐樹蛙、面天樹蛙等共2種,佔所有出現種類的20.0%。
(3)保育等級 本月調查期間,保育類物種有屬珍貴稀有(二級保育類)之褐樹蛙、貢德氏赤蛙等共2種,保育類之物種數佔本月調查出現物種的20.0%,數量方面則佔調查記錄總數量之26.7%。
(4)優勢種群 數量較多的物種為褐樹蛙與黑眶蟾蜍,分佔出現數量的22.2%、17.8%,屬於一般常見之物種。


其他
本月(7月)初及中旬,因為農忙(荔枝採收期),調查期間較靠近月底。調查前正好經歷卡玫基颱風(中度颱風, 7/16~18)豪大雨等影響,造成本區環境樣貌大幅變動,前往調查樣區的道路路基已被大水沖毀大半(圖1),此外部份山壁土石的崩落及河床礫石推高等現象(圖2)在調查區域及鄰近區均普遍可見,往北山坑溪步道的碎石子路也被雨水逕流沖成溪流小徑型態。在溪谷路線的結束點(麻六甲合歡大樹附近)的更上游段,崩塌的山壁更是掩埋了整個溪床(圖3),附近的山壁也多是光凸一片(圖4)。

調查期間屬夏季氣候,各類生物相仍屬豐富,蝶類種類數量均多,之前在產業二橋附近山黃麻築巢的台灣藍鵲幼鳥已離巢,溪流中可見大量褐樹蛙之卵及蝌蚪(圖5),其他如蝦虎及溪蟹等物種在產業二橋上游溪流之淺灘水域中仍然可普遍發現。

植物方面,發現小杜若、圓葉冷水麻等植物開花。之前在牛背石上的穗花斑葉蘭在卡玫基颱風過境後應已流失。





圖1.前往調查樣區的道路路基已被大水沖毀


圖2.河床礫石推高


圖3.崩塌的山壁更是掩埋了整個溪床


圖4.附近的山壁也多是光凸一片


圖5.褐樹蛙卵及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