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態調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態調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20091211 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與蝶有約摺頁

轉曲 -00_生態導覽地圖_正面

轉曲 -00_生態導覽地圖_反面3

桐林社區生態推廣站有五組,其中北坑組歷經兩年調查,累積不少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的蝶類資料,今年由農會創新農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牽手繪桐產業再造藝家鄉(四)」輔導,在農會指導員林雪慧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坤河、理事林淑玲、其他推廣站站長、組員、社區長者的熱心協助下,始能將調查成果由摺頁呈現。也希望透過摺頁介紹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及社區的生態調查推廣站。

您知道霧峰蝶類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在哪裡嗎? 其實就在我們居住的桐林。桐林屬低海拔山區,部份山坡地保留良好植被,為多樣的蝶類物種提供食草植物來源,經由調查及文獻收集結果,評估桐林地區可能出現的蝶類可能約在150種,在摺頁中選擇較常見、較大型或較具代表性的蝶種共55種,這些蝶類十分適合作為社區學童、居民、遊客,認識桐林地區蝶類的入門物種。

為什麼這麼多的蝶類出現在桐林村,而沒有出現在霧峰的其他村里?

如果想要認識及欣賞這些蝶類,要選擇在什麼時候? 到什麼地方去觀察?

社區的生態調查活動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家的小朋友可以參與嗎?

這些問題,住在桐林的您,不能不知道喔。

 

如果您想要知道相關的資訊,歡迎與生態園區推廣窗口聯絡。

也可以在 「九九峰‧爬爬山」http://99f-pp3.blogspot.com 

-桐林生態社區影像雜誌,看到相關活動資訊喔。

-----------------------------------------------------------------------------

北坑組的組員介紹:

黎家興-召集人,負責調查時間安排、及整理相關調查資料

林美芳-副召集人,負責聯絡事宜、資料回傳,此外也負責植物的調查記錄

張政良-負責蜻蜓、蛙類調查記錄

李淑玲-負責蜻蜓、青蛙調查記錄

黃淑敏-負責蝶類調查記錄

楊月霜-負責鳥類調查記錄

image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98.8.1 生態調查-台灣黃蝶倍增

image

桐林本月最重要的生活工作應該就是採摘龍眼了~

我們在忙中偷閒進行定期生物調查工作.

這個月調查最特別的應該就是台灣黃蝶數量的急增,初估數量在1公里的調查路線內, 大約在1000隻個體左右, 甚至超過. 雖然還稱不上蝴蝶谷. 但也算是近2年調查期間單一蝶類物種聚集最多個體的記錄.

image

台灣黃蝶成群在沙地上吸水。

image

尋找蝶類幼蟲一般都是找糞便遺跡或殘缺的葉.

image

在豆科麻六甲合歡上發現了台灣黃蝶的幼蟲排排爬~

image

突然發現了一條日行性的茶斑蛇幼蛇, 初見時就像一根枯樹枝.

image

此外在地面上發現很多在枯葉、溪石上爬行的幼蟲,

我們想這可能是幼蟲大量發生導致食餌不足後的分散行為.

image

麻六甲合歡是我們調查路線中最高大的樹種. 抬頭看這樹, 樹葉幾乎都被吃光了. 幼蟲也就掉下地面另謀食物來源了.

幼蟲從這個高度掉落, 如果換成是人體的比例, 可能是三千層樓以上的高度. 掉落這麼大的落差能不直接摔死, 也算是一種本事吧.

去年度由於有數個颱風侵襲, 甚至造成多處山區土石流, 而今年颱風少, 且威力相對小, 應該是今年度整體黃蝶的數量能明顯增加的主因.

image

夜間調查先由靜宜的學生柏榮、哲豪發現一條被壓死的斯文豪氏游蛇. 這是屬於日行性的蛇種. 真是可惜了.

image

上月莫名其妙消失的褐樹蛙又出現了. 難道是有人為或非人為的捕捉嗎? 還是只是因為上月夜間調查的時間太早了. 本月是改到7:30之後. 發現褐樹蛙還有不少隻. 此外還有日本樹蛙, 澤蛙, 黑眶蟾蜍, 蛙鳴部份記錄有面天樹蛙, 小雨蛙, 貢德氏赤蛙, 腹斑蛙. 常見面天樹蛙的香蕉園本月被噴了除草劑, 面天樹蛙也就不見蹤影了.

柏油路邊的積水區往昔雜草叢生, 本月也被噴了除草劑, 反到是感覺澤蛙變多了, 而拉都希氏赤蛙也沒有變少. 我想應該是因為躲藏的空間減少, 而聚集到積水處, 因此更容易發現牠們的存在之故.

image

推測可能是受到鐵線蟲寄生而死在溪裡的寬腹螳螂,成為拉氏清溪蟹的食餌. 白天在其他溪段也有發現幾隻死掉的寬腹螳螂.

image

在溪床的護岸上發現一條雨傘節, 輕易爬行在超過80度以上而近垂直的護岸.

image

發現一尾赤尾青足絲盤踞在溪石上, 姿勢正優, 趕緊搶拍一張.

 

時間的關係. 僅稍微記述一下本月日夜間生物的情況.

 

預計接續調查時間是:

98.9.5(六) 日: 8:30, 夜7:30

98.10.3(中秋節)(六) or 98.10.10(國慶日)(六) or 再調整...

98.11.7(六)

98.11.7(六)

98.12.5(六)

有興趣一同前往的朋友們, 還請在每月第一週星期五前先電話聯絡. 避免miss或改變行程囉.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生態推廣站-期中座談-於金桔農莊召開

image

98年度由特有生物中心所指導辦理之生態推廣站期中座談於7月23日在嘉義中正大學附近的金桔農莊召開,全省生態推廣站共87人參與,其中桐林村參加者有18人,十分踴躍。

image

當天的內容還包括邀請張永仁先生進行蝴蝶生態觀察與攝影課程、參觀金桔農莊的生態環境營造、蔡奇立老師的蝸牛資源及保育入門課程,最後由暨南大學彭國棟老師及特有生物中心解說教育組副研究員邱美蘭老師進行座談及檢討,圓滿的完成本年度之期中座談。

以上由家興報導。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桐林南坑~峰谷、金陵山路況及自然度現勘

就整個霧峰地區而言,地勢主要可分為東西兩大區塊,其中東側屬山地地形,而西側屬平地地形,主要的自然森林資源均分布在東側區域。東側山麓地帶則依開發程度的差異,影響了現有森林資源自然度的高低。

本週生態小組家興及美芳為了實地瞭解桐林村南坑~峰谷村之間連接道路的路狀及自然度概況,進行了初步的現地勘查。路徑是由峰谷往南坑方向探勘,此外也順道造訪因敗犬女王一劇而知名度昇高的金陵山圓滿教堂。本區部份雖屬安置往生者塔位,如無特殊忌誨,因為金陵山此景點同時包括天主教、佛教、道教等不同之宗教風格建築,為霧峰特色景點之一,十分值得造訪。

image

金陵山圓滿教堂9:00AM (上照)。

image

至善寺9:09AM (上照)。

image

白陽聖廟9:10AM (上照)(廟下側似乎尚未完工)。

image

新峰橋9:23AM (上照)(跨越乾溪的橋樑,可能是連接新生路-峰谷,故名新峰橋)。

image

新峰橋附近植被概況(上照)。

image

福地橋9:31 AM (上照)(水質看起來有一些白色不明物質~要往桐林南坑的話,要在橋頭前左轉往新生路)。

(如果直經福地橋更往東行約4公里即至霧峰高爾夫球場)

image

福地橋附近植被概況(上照)。

image

新生路途中溪流一景(上照)。

image

內暗坑橋9:41AM (上照)。

image

內暗坑橋上游有新設的護岸及掛淤造灘用的丁壩,護岸兩側並設置有小石梯(上照)。

image

坑林橋9:49 AM (上照)(要開車去南坑, 不能走這橋)。

image

看到這個牌子就安心一點了~(上照)

image

福德橋9:52AM (上照)(過橋後的亭子裡有土地公廟)。

image

南坑六號橋10:05AM(上照)。

image

南坑六號橋的崩塌地質景觀 10:05AM(上照)。

本次一邊開車一邊認路及拍照,由峰谷的金陵山(有下車晃晃及拍照)至南坑六號橋路程共花費約1小時。如果只是單純開車,估計應該是不用30分鐘即完成此段路程。

期間僅遇到3個騎自行車的車友. 汽車不超過3台. 及1個年輕的釣客.

路途中大部份的土地利用仍以果樹(包括龍眼、荔枝)、檳榔等為主,但途中有幾個路段仍保留有較原始、自然度較高的植被。就開車來說,整體路況不錯。

途中有經過一段較大的地勢起伏(海拔約284公尺),騎腳踏車可能較為費力、若是開車乘客可能會有點暈車(視個人情況而定)。

image

此外據曾修築過金陵山之長者表示,由金陵山往南坑,下山時可直經峰谷國小而不須在峰谷國小前左轉,這條路徑與本次走法之路徑最後應該會在一個有堆疊廢棄車輛之處相匯接(有可能是走經過慧緣禪寺的路). 此路徑或許排入下次探討坑口村自然環境概況時一併確認。

就生態旅遊而言,評估目前仍以桐林之青桐林森生態產業園區較具潛力及規模(畢竟已朝此方向發展了)。就自行車玩家而言,南坑往峰谷之路況目前由於車輛不若北坑產業道路頻繁,相對之下騎自行車應較為安全,但往來車輛較少,說起來也是另一方面的不安全。在桐林地區如果只是在南坑附近騎自行車,但不要越過山頭,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環境。

 image

由金陵山走此路線到桐林民生橋約12公里,相關橋樑位置分布如上圖。

 

以上由家興報導。

98.7.11 生態調查(夜調補充調查篇)

原訂 98.7.4 的夜調行程,因為當天雨勢而受到中斷,於98.7.11進行夜調的補充調查。但由於生態小組的主、副召集人身兼人文調查小組的成員,本週的行程十分的滿檔,本次補充調查除本組主、副召集人外,未特別通知其他相關成員,相關成員也沒有人電話洽詢,因此僅由家興、美芳兩人進行。

調查日天氣屬晴,本週較大的重點在於褐樹蛙族群及台灣葉鼻蝠消失。目前溪裡以日本樹蛙數量最多,走溪床可聽到小雨蛙、面天樹蛙、貢德氏赤蛙、白頜樹蛙、虎皮蛙的鳴叫聲。停車點可發現澤蛙、拉都希氏赤蛙等蛙種。蝙蝠類雖台灣葉鼻蝠消失,但本次記錄有一隻棕蝠。

image

上照為日本樹蛙。

 

調查期間溪床水質無明顯污染或劣化現象,仍可發現拉氏清溪蟹、粗糙沼蝦、蝦虎、溪哥類魚種。

就原訂有計畫於8月前往賞褐樹蛙的民眾,很可能今年就此錯過了。目前評估建議將賞蛙的期間移置一般梭德氏赤蛙大發生的秋冬季。

 

以上由家興報導。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98.7.4 生態調查

因為其他組員正在農忙中,今天是家興、美芳二人組前往調查,不料美芳才下溪床,就已經扭到腳了,不過她還是忍痛走完全程,精神令人敬佩,but 回頭立刻到霧澄中醫掛病號去~

這次調查,小灰蝶中以姬波紋小灰蝶數量最多。這是一種能取食鴨腱藤花苞的小型蝶類,在牽牛路溪谷調查時,牠們主要在有水的溪石附近每群以3~7隻數量小群飛舞。偶爾會略在溪石上停留後再飛。

image

紫紅蜻蜓是今年比較晚出現的蜻蜓種類,在七月以前都沒有記錄。目前在牽牛路溪谷入口及溪谷結尾的小積水域附近巡曳活動,對同一區的短腹幽蟌似乎沒有明顯的領域爭奪行為,但是若是遇到同種蜻蜓則會很敏感的追逐。也有觀察到紫紅蜻蜓點水產卵的行為。

image

今天數量最多的蝴蝶要算是粉蝶科的台灣黃蝶了,很多的台灣黃蝶聚集在砂岩塊石上吸食表面的水份。進入春夏季後,這裡的黃蝶族群數量不少,推測在這裡的台灣黃蝶可能是取食麻六甲合歡為主。

image

發現一對台灣黃蝶選擇在溪石下交尾,對人類的靠近並不十分敏感,可以輕易靠近到50公分附近。

image

這種蜘蛛(我想應該是跑蛛科Pisauridae-溪狡蛛 Dolomedes raptor)經常在水邊活動,具有全部身軀潛入水中的能力,這種水遁的技巧應該可以有效的躲避陸域天敵的追擊與獵捕。當牠全部潛入水中之後,在身軀及八肢體表可能因具有表面緣毛,故而能形成氣泡包覆體表,此氣泡內的空氣應可以供應蜘蛛潛水時的氧氣消耗。除了水遁外,牠也能輕易的在水的表面上行走,與水黽相比豪不遜色。

image

日間調查回程在產業二橋下的溪谷發現有一群人正在作畫,只是我比較好奇的是那個鳥帳的功用? 我們心裡都有數~ 但也都不確定. 我想如果是用來上厠所用的話,也只能希望下次不要再發生這種情形了。

image

image

進入夏天,天色晚的較慢,因此過去約7:00pm的夜間調查時間,似乎改成7:30較為適宜。因為今天組員多農忙或在外地,加上美芳掛病號,組裡只有我自己,於是我等了天更黑約7:30再開始行動,還沒下溪谷前,我通常先在香蕉附近記錄一下面天樹蛙的數量,面天樹蛙隨著雨勢的大小也調整著牠們的音量,雨愈大,牠們就叫的更起勁,雨勢變小牠們就叫小聲一點,看起來是絲毫不想要白花力氣,十分節能。

image

image

(本來有約了學生,無奈這裡的收訊不好,我的中華電信收不到訊號~ 下次可能要約在外面集合~,再說吧)

稍早我硺磨著車窗外的幾次閃電沒有搭配音效一起來,故應該是來自遠方,拿著中剛股東會新發的自動傘,望一望鐵製的傘柄,這還是我第一次一個人下這裡的溪谷,還好,老早前我就有想過會遇到這種問題,因此才選擇了這個安全性相對較佳,離村落較近的溪段。帶起頭燈、相機,記錄完面天樹蛙,這才下溪谷,然而走不到100公尺,雨勢變大,加上溪裡的蛙況其差無比,這與先前幾次雨天調查的經驗倒是有一點類似,也就是雨天的溪床邊蛙況反而差,就像下圖空蕩蕩的。不過,在安全上,我向來不是個戀戰的人,還是先溜吧,本來還帶望遠鏡想要確認台灣葉鼻蝠有沒有繁殖的想法頓時消失,我小小狼狽的往回直衝。(想想我的家人、想想我的朋友、可樂果…)

image

但是馬路上的蛙況卻不錯,這說明蛙類並不是那種會白白捨近求遠的生物。不過趴在柏油路上實在危險,不得已我也只好蛇行避蛙了。馬路看到不少澤蛙,沿路往回開看到有拉都希氏赤蛙、日本樹蛙、褐樹蛙等等,也有聽到小雨蛙的叫聲。

image

本來今晚已經打算收工了,差不多7:43左右遇到靜宜兩個努力的小伙子,他們稍早在進桐林前就被大雨困住了,不過遇到時,雨又停了,我們決定共搭乘一部車回頭去巡視路邊行走的蛇類,回巡至產業二橋北坑溪步道。這就是人情味嘛。有學生願意來,我們就要多多照顧。

到了產業二橋發現有3個年輕人在烤肉,嗯,頗讓我吃驚的,因為其實雨天待在這個地質不太穩定的山裡實在是蠻危險,畢竟不知何時會走山及發生土石流。anyway, 我們三人快速的巡視了北坑溪溪邊段的步道後隨即往回程走。回程,我們發現了雨傘節與大頭蛇,算是小小收獲。

image

image

image

結論是,下次遇到這種雨勢,原則上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先離開山區。我自認還不算是個瘋狂的人,安全第一囉。

預計後期調查時間:

98.7.11(六) 考慮中…

98.8.1(六)

98.9.5(六)

98.10.3(中秋節)(六) or 98.10.10(國慶日)(六)

98.11.7(六)

98.12.5(六)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98.06.06 生態調查圓滿結束

image

前幾天下大雨,但今天天氣晴朗,小組出發前先在產業二橋的涼亭來張合照,這次全員到齊。包括家興,美芳,政良,淑玲,淑敏,月霜。

image

在蝶帳中觀察蝴蝶, 並比對圖鑑特徵,觀察完即釋放.

今日記錄鳥類10種,蝶類26種,蜻蜓4種。

image

根據97年全年度調查結果,5~8月蝶類出現的種類及數量均較多,是蠻適合在戶外認識蝶類的時機。

image

由98年1~6月蝶類調查成果來看,蝶況也是愈來愈好中。

如果把調查範圍延伸到本區的其他步道,還可以看到更多的蝶類喔。

image

夜間蛙類調查一同參與的夥伴較多,除了小組成員外,還有柏榮,哲豪,素玲,阿秋一家人等。

image

根據97年全年調查成果顯示,在我們北坑溪的樣區中全年都可以看到5種以上的蛙類,數量較多的時間主要在9月起的梭德氏赤蛙繁殖季,而3~8月期間平均來說也可以看到約8種蛙類,此外加上政良大哥的生態池已挖好,增加觀賞到靜水域蛙類的機會。

image

98年現階段之蛙類調查成果。

image

觀察到美麗的褐樹蛙正在交配中(在上面的黃色個體為雄蛙,在下方較大個體為雌蛙)。

image

針對蛙類進行觀察與認識。

image

每次發現蛇類,似乎就是整個夜間調查的最高潮~

上圖為龜殼花。

 

最後一切順利平安,今晚於樣區記錄蛙類8種,感謝組員的參與,也感謝靜宜生態系學生的參與, 也歡迎其他的朋友有機會再一起來夜裡的北坑溪散散步。

 

目前預計98年度後續調查時間:

98.7.4(六)

98.8.1(六)

98.9.5(六)

98.10.3(中秋節)(六) or 98.10.10(國慶日)(六)

98.11.7(六)

98.12.5(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