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社區培訓-霧峰農會.桐林.98年度整合農村社區組織發展樂活農業示範計畫課程-我對陳炳輝老師的印象

社區培訓-霧峰農會.桐林.98年度整合農村社區組織發展樂活農業示範計畫課程-我對陳炳輝老師的印象

2009.11.1 家興報導

image

個人最早知道陳炳輝老師是在購買了「導覽解說實務」這本書,但是老實說相較於親身互動,僅僅看個人著作有時是很難實際去瞭解一個人的個性,這次親自上了陳老師的課可說是印象深刻。

星期日的這場課從9:00開始,陳老師一開講可能就把不少人惹毛了,現場氣氛還有點凝重…我想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因為他說他自己比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還要更瞭解桐林喔,哇,這可真的是挑釁意味十足的話。還說到了今天下午四點,大家會捨不得讓他走,我心想會不會太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啊,心裡也不禁為他捏一把冷汗,有須要賭這麼大嗎?

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老師用他的實力證明了一切,讓參與的學員感到獲益良多。

陳老師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1) 首先我覺得是豐富的知識與經歷,以及把事業作到專業的認真態度。這都是基本功,沒有相當長時間的累積是很難達到的。

(2) 充滿極度的自信,此外因為有(1),而不會流於自大,反而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3) 與其說陳老師是講師,我寧可用教師這個名詞,因為課程裡真的包含了「實務教學」,他表演如何讓一個小孩很快變成解說員,執行的態度嚴謹而以鼓勵及偷偷說答案的引導,才三次,小孩就克服心理障礙能侃侃而談。充分展現身為一個「引導人」(or 教師、領導人)的專業。

(4) 點出在導覽解說時的重點就是要會牽絲,他所謂的牽絲是與自身的產業面作連結,帶到產業行銷,這點讓學員都有正中問題核心的感覺。此外也指出,解說必須要有「切身性」,解說的內容與我有什麼關係? 與遊客有什麼關係? 這些都提供未來進行社區解說時很好的著力點。(註:有的描述是用我自己的口語與名詞,但意思應該是相近)。

(5) 好的實務課程內容,案例是不可少的,這方面老師也提供了很充實的內容,讓大家增廣見聞。包括宜蘭武荖坑的百牛案例、蔥蒜節、三星上將梨、鴨耕米、保祐米…等。

(6) 提出一些口訣,增加大家好記好用的方法,例如提出「三留產業」,這可不是「三流產業」,所謂三留指的是留人、留錢、留心,這三者還有一點前後關係。三美vs三好,三美是美景、美食、美心情 vs 三好是好髒、好亂、好無聊。呵呵。

(7) 其實一開始陳老師還提出一個觀念,我認為那可算是一種信念,就是「沒有優點,就來創造優點;沒有特色,就來創造特色」,總之只要想要而沒有的就積極來想來作就是。

(8) 綠美化,先種草。簡單明瞭也是一種風格。

內容很豐富很充實,沒上到課的人實在可惜了。


社區關於資訊傳遞是有一些弱,值得補強,

因為有時看到別人沒來,我們以為是因為他很忙或有事,

結果沒想到是沒收到通知.

我們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希望能討論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未來也期待能夠加強資訊公開及傳遞的效率。


我們一直認為,經營社造,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工作顧好,把自己的家事處理好才來,切不能本末倒置,因此,每個人難免有時沒機會參與,那如果能有事後補救的措施,那也不錯。我們認為加強社區自發性的生活記錄工作,聯絡幾個人整理上課筆記,應該都值得嘗試。唯獨,我們不可能期待每件事都有人安排好,我們都積極在想,自己能做的部份在哪裡。


---------------------------------------------------

上完課,各位學員,其實大家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在思考的問題,(1) 為什麼這麼好的課只有這麼少人來上? (2) 這麼好的課內容要怎麼樣才能吸收? (3) 要如何達到老師說的境界?

沒關係,這就要應用老師說的「沒有優點,創造優點」的反面話,也就是「有問題,就來解決問題」。

關於 (1)如果只是…唉…其他人怎麼沒來,那只是消極的想法,積極一點我們可以把內容記下來,然後再說給其他人知道,我們也可以趕快看有誰不知道,趕快通知他們來上課。 我們常常期待別人多做些什麼,其實自己能做的也還很多喔。

(2)好的內容怎麼樣才能吸收,就是要好好作筆記、錄音、拍照,除了老師覺得受尊重,我們將來也有機會重覆練習。人家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

(3)問老師。 (這樣最實在,這不誇張,前提是自己知道問題在哪裡? 也許您已經作的很好了,沒有問題 ^_^)

針對 (1)、(2),其實這也是社區生活記錄的一部份,目前僅有少數人投入,但是留下的資料卻是永恆。當下看也許只是生活記錄,將來說不定能成為文史、自我教育訓練的教材,因此想對大家說「社區生活記錄,須要您的投入!」,「只要有興趣,請與我聯絡;沒有與我聯絡,我會與您聯絡 ^_^」。

2 則留言:

momoina 提到...

看了最近你的文章,我有個很大的感受,你對社區的事務觀察深入,有你獨特的見解,你很用心我想會有人感受得到,看得到,因為我自己看了也很感動,

pagalili 提到...

我是聽了別人產生了改變的例子,反而使自己的想法也有改變,例如玉招嫂-社區裡的年長者,現在經常時時刻刻都在想要怎麼作更多更好的木偶衣裳,展現的熱情就很吸引人;也有人說因為參加活動有學到東西;也有人說這樣子經營社造很有意義,不管如何,覺得能自己能發掘出有趣的東西就值來經營,最重要的是,能做自己想作的事,還蠻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