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社區活動-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拍攝社區生態推廣站

社區活動-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拍攝社區生態推廣站

2009.10.31 家興報導

image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非常有名,也是製作M.I.T台灣誌、台灣探險隊、大河台灣、台灣古道誌、台灣世紀之旅、繽紛台灣再發現等優質節目的團隊。

在本週六(98.10.31)他們到霧峰桐林社區拍攝「桐林社區生態教育推廣站」生態調查活動及相關社區產業文化。

這個活動在桐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坤河先生等人的大力推廣下,也吸引了不少村民投入,包括淨溪及支援攝影團隊的拍攝工作。

image

導演阮桂瓊小姐與中坑組的組長江碧花小姐討論今日的工作安排。

image

桐林社區有五個生態教育推廣站,主要有北坑、中坑、南坑、暗坑及北溝等五個組,分別在社區內不同環境地點長期進行生態調查工作。其中上圖為中坑組,成員有碧花、丹鳳、錦燕、桂雪、金香、逢良等六人,主要調查項目為蜘蛛及植物。

image

組員以輕鬆的步調,表現如同往常一般,前往目標樣區進行調查。

(其實也NG了幾次~ ^_^)

image

組員桂雪正很認真的尋找蜘蛛。

image

攝影團隊正使用高級攝影機及高級鏡頭,仔細的拍攝蜘蛛。真期待拍出來的效果。

image

由於現在正值梭德氏赤蛙大量進入溪流的繁殖期,夜間增加安排北坑組的採訪,上圖為北坑組組員淑玲解說今日之調查成果。

image

每年9月底~隔年1、2月這個時期,梭德氏赤蛙在山坡與溪流的遷徙過程中,很容易被往來的車輛壓死,因此也希望透過影片的宣導,讓大家未來在經過北坑產業道路此路段時能減速慢行,讓蛙類能有時間跳離。

 

最後感謝所有參與人員的努力,也期待透過電視媒體將桐林社區的生態調查及環境維護文化多加宣傳。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民視新聞轉載] 龍眼枝木藝加工 桐林村新商機

原始連結: http://news.ftv.com.tw/?sno=2009A08C14M1&type=Class

龍眼枝木藝加工 桐林村新商機 2009/10/08 

【訊息】

台中縣霧峰鄉的桐林村,主要以生產龍眼、荔枝、香蕉等作物為主,當地村民在農委會以及霧峰農會的輔導下,利用修剪廢棄的龍眼枝條,做成各種各式各樣的木藝加工品,開發地方的產業特色。
走進桐林村,社區民眾正聚精費神的製作這種木藝,仔細看,這些材料都是當地就地取材,從龍眼林或荔枝園裁回來的枝條,經過巧思,變成一件件有趣的作品,這些木藝品做得惟妙惟肖,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當地的人文特色。
桐林村緊臨九九峰保護區,這裡的生態相當豐富,當地村民選擇林角鴞,當作社區的吉祥物,除了木藝作品,社區民眾自編字導的木偶劇,也很有地方特色。
創新的農村人文發展,不但凝聚桐林村民的向心力,也讓當地的農業變得很蓬勃。(民視新聞 李坤錫、余壽生台中報導)

--------------------------

家興註:文中的「林角鴞」應更正為「領角鴞」。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98.10.10 蝶聲蝶影生態調查體驗營-活動過程翦影

 

image

活動前政良、淑玲、月霜、錦燕、淑鈴、美芳及家興等針對內容進行討論,由於原先編排課程難度太高,還好大家適時的討論,把內容改的比較適合小朋友。(因為這個活動以小一~小六為主,但是也歡迎家長參與,因此有點親子活動的感覺)。

image

活動宣傳方面由美芳製作海報,再由政良、淑玲到學校宣傳,校長也十分熱心提供各種協助。校長說經過政良與淑玲的宣傳之後,報名變得十分踴躍。政良與淑玲對小朋友果然很有一套。

image

本次活動由北坑組主辦,暗坑組、南坑組、中坑組、北溝組協辦。

協助的成員實在很多,整個活動實際所須的人力也超過預期,還好其他站的站長及成員提供很多的幫助,包括洪耀春先生、廖俊傑先生、錦燕、桂雪等,都被我們拉來當分組的組長,真是太感謝了。也感謝廖宗伯先生協助活動內容拍攝。

image

原先預定名額30人。但現場的人超過預期。

image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這個劇場由淑鈴、美芳規劃、編劇及製作,由麗雲及錦燕擔綱演出,小朋友都看得很開心。線偶的衣服是社區吳玉招女士的精心創作,學校的老師也都產生很大的興趣喔。由生態->劇場->帶出社區婆婆媽媽叔叔伯伯的手藝->文化傳承,也是我們的目標喔。

image

阿呆與阿寶-九九峰尋寶真人劇場

由於體認到每次如果都是用powerpoint上室內課, 可能不夠生動也沒有挑戰性, 這次的活動設定就是完全不使用投影機。

而且考量參與活動學員對調查的內容、過程與目標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貿然到野外捕捉蝴蝶,也許會對蝴蝶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相關生態活動我們思考儘量先以戶內課為優先考量,待學員建立基本知識、方法之後,有機會再帶田野戶外活動。

但是活動是生態調查體驗,卻又不是到自然野地,這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因此由美芳、家興編劇,由政良、淑玲、家興扮演話劇人物角色來呈現生態調查的狀況及可能面臨的一些觀念衝突,透過戲劇進行呈現。

內容主要是描述阿呆、阿寶去九九峰挖寶,遇到作生態調查的美美後,發現豐富的自然生態才是桐林的寶,也修正了許多錯誤的生態觀念。

image

道具部份由美芳熬夜趕工製作,現場感謝錦燕、月霜、麗雲、美芳”辛苦”演出。因為道具中的黃金蝶要一直搖,大家都搖到手快不行了~

image

開心蝴蝶園。就是把戶外的蝴蝶乾坤大挪移到校園的方法。利用蝴蝶照片護貝,透過基本的分類解說,讓小朋友具備有基本蝶類大類辨別的能力,進而有能力利用圖鑑查詢所發現的蝶類。每次到了有獎徵答時間,小朋友的搶答速度與精神都讓我們很感動。

image

蝶網8字形掃網已教學多年,但是不夠活潑生動,本次活動利用竹蜻蜓模擬蝶類,讓小朋友實際捕捉移動中的物體,發現大家都十分賣力與投入,好像真的在捉蝴蝶一樣。下面放幾張活動翦影,看看大家有多認真(但活動前仍要注意操作上的安全事項宣導)。

image

捕蟲大作戰-分組活動翦影。

image

捕蟲大作戰-分組活動翦影。

image

捕蟲大作戰-分組活動翦影。

image

捕蟲大作戰-分組活動翦影。

image

活動告一段落,請小朋友填寫活動學習單。

總共回收27份學習單,統計分析結果顯示:

100%的小朋友都知道可以把蝴蝶概分為八大類;70.4%可以完全正確的在設定的範圍中找出鳳蝶類,1.5%找出部份的鳳蝶類;51.9%可以完全正確的找出斑蝶類,37.0%可以找出部份的斑蝶類。

77.8%在經過本活動之後,認為將來遇到蝶類,會希望查出他們的名字;14.8%表示不會主動查詢蝶類名稱,主要是因為太麻煩了;其餘則未答。

整個活動中,有77.8%普遍對「捕蟲大作戰」的遊戲印象深刻。

 

整個活動籌備期其實很短,但是感謝桐林國小校長及老師、霧峰農會及各推廣站人員的協助,及北坑組組員的分工合作、同心協力,總算能完成這次的活動,雖然須要改進與檢討的地方還有許多,過程也是累的半死~ 但是看到參加的人這麼多,而且對活動內容的反應還不錯,還是蠻開心的,尤其在活動結束後,還有一些小朋友留在校園,他們雖然個子還很小,但是可以用蝶網在校園中捕捉到蝴蝶,我請他們利用剛剛教的內容查詢圖鑑,結果他們很快的就找到了蝴蝶的名稱,也可以瞭解蝴蝶的習性及特色,真的很棒喔。期待這種活動能持續的辦理,除了讓生態推廣站人員可以學以致用,也是真正落實生態教育往下紮根。

 

 

註:因為相片大多是從DV錄影中再翻拍出來,所以比較不是那麼清楚,請見諒囉。

 

 

收錄部份學員感言:

認識大自然, 認識家鄉很有意義.

我想當昆蟲家, 保護大自然, 人人有責.

來對了, 有很多節目, 也有遊戲, 很快樂.

認識好多的蝴蝶.

學到很多知識.

我想認識更多生態動物.

原來有很多蝴蝶.

學到了很多事, 很美妙.

讓我看到蝴蝶, 我可以知道牠叫什麼名字.

很快樂很有趣.

活動很有趣.

想認識牠們的成長及特質.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921地震教育園區-10週年參訪-98.10.11(日)

霧峰鄉坑口村有一個921地震教育園區,雖然成立多年,但我從來沒去過,或許是因為我自認都已經親身經歷過那921地震的巨大威力,還有必要去看嗎? 那是給一些外地人看的吧。

但本次藉著十週年慶免費參觀的宣傳吸引,我同家人一同前往。

image

我認為霧峰的921地震教育園區是頗值得在地人及外地人前往參觀的。

其中的建築物防震措施另我印象深刻,雖然我在Discovery頻道已經有看過3D擺動模擬,不過看現場模擬的感覺還是不一樣。

 

最近正在思索桐林社區的生活地圖要如何製作?

正巧看到了館內的摺頁,我覺得很特別,

因此介紹一下:

image

上圖是摺好的DM正面,呈現正方形,單邊邊長是14公分。

image

這是DM背面的樣貌。

image

可以很輕易的拆開再摺回原來的樣子。

image

展開後是邊長28公分的正方形DM。

image

這個DM為什麼特別?

是因為這個DM 促使參觀民眾與館內展板產生互動關係。

原理就在DM中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而答案就在看板內。

在DM的左下角有一堆格子狀排列的中文字,依問題找到格子內的答案後,將格子內的答案用鉛筆塗黑,最後當您找到所有的答案之後,你會發現剛剛塗點的部份連結成了921的字樣,算是頗具巧思。最後還可以換小獎品喔。

由於找答案的關係,我發現部份參觀者至少有比較用心在看看板的內容了。否則依我以前的經驗,當看板的字很多時,很多時候是沒有耐心從頭看到完,甚至就跳跳跳著看,然後什麼都沒看到。

 

以下是一些場內的景觀,提供未參訪過的人參考:

image

image

image

上圖是各國民俗關於地震的傳說。

image

image

上圖是霧峰林家的模型。

image

一些受震災影響村落的產業創作。

image

一些受震災影響村落的產業創作。

image

館內有一些可以玩的地震知識相關機器。

 

921地震教育園區 http://www.921emt.edu.tw/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新聞報導轉載] [台視新聞] 廢棄荔枝殼加工變可愛裝飾品,稻穗豆殼和樹枝變身名畫,廢物利用霧峰桐林社區厲害

http://video.coa.gov.tw/media.php?iMda_seq=3792

(點連結, 有影片資料)

影音資料名稱:
新聞-廢棄荔枝殼加工變可愛裝飾品,稻穗豆殼和樹枝變身名畫,廢物利用霧峰桐林社區厲害

上架日期:
2009-10-13

影音類別:

樂活農漁村

簡介:
要提升居住環境的品質,還要突顯地方特色,其實廢物利用就可以;台中霧峰的桐林社區,把廢棄的龍眼木、荔枝殼,揀起來作成木藝加工品和裝飾,美化社區環境,也讓環保意識圍繞整個社區。媽媽寶寶一起來,不起眼的檳榔果實和荔枝殼,拼拼湊湊,也成了活靈活現的小獅子。曬乾的荔枝殼,圓點紋路有種另類普普風,在這裡不用數十萬和上百萬的油畫裝點,稻穗、豆殼和樹枝,都可以站上畫布變名畫,路邊的廢棄樹枝,還可以客製化修剪。在台中霧峰的桐林社區,有著農業背景鄉村氣息,主產龍眼、荔枝,靠著社區居民的巧手,憑著廢物利用的概念,藝術其實很簡單又不用花大錢。村子裡吉祥物的代表,就是貓頭鷹,精準、謹慎的特性,也代表著桐林村民的生活型態與處事態度,創新農村更進一步,在台灣各地都有不同的點子,社區居民自創每一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只賦與廢棄物新的生命,也讓桐林社區,充滿環保氛圍。

版權單位:
台灣電視公司

出版、製作日期:
2009-10-08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社區的力與利

[社區的力與利]
社區的「力」,也就是「力量」的力,例如凝聚力、動員力。
社區發展第一步應是凝聚共識, 產生凝聚力.
凝聚力的培養, 可由辦理學習課程, 發展共同興趣來完成.
而有凝聚力, 才有集合眾人之力協助社區發展、創造社區福祉的動員力。
社區發展的「利」, 也就是「利益」的利。利可以分成公共利益, 及因社區發展而促成的私人利益.
如同一般企業, 社區常態及非常態事務的運作都會有相對應的開銷,
初期發展過程中, 大都是藉由行政部門支援. 然後輔導社區朝自給自足的方向發展.
但不論初期、中期及後期, 都必須要不斷有經費的投入才有可能使各式活動及服務長久持續下去.
因此社區發展營利組織與一般商業營利組織在本質上實在是非常相似的.
只是社區最後的收益是用在服務社區、發展社區功能、維護社區環境等.
而一般商業營利組織是著重在累積事業主(或個人)財富.


[思考]
一個成熟的社區可以有許多常態性工作及各式服務功能,
例如環境清潔美化、社區文化導覽、生態導覽、劇場表演、餐飲住宿、文化訪察、弱勢關懷等等...
什麼是我們社區要優先辦理的? 如何進一步思考?
是不是簡單的優先? 投資容易有成效及回收的優先?
還是時間急迫性的優先? (那可能先要自掏腰包也要趕快來做)
過去的計畫完成了哪些? 現在能持續辦理或可以嘗試改變的又有哪些?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思考方向的結論,
哪一項有可能是大家可以共同參與而又能創造社區收益的?
哪一項是較無法創造收益, 但又很重要, 必須要去做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


思考完之後, 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或去分辨社區某一個活動是處於那一個位階。而在醱酵的過程中, 自己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呢?